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

身似外邦人,便和港大無緣

余若薇在YAHOO分享了文章《港大是香港的,也是世界的》,情理並茂,申述大學育材指標不是為外人稱許的柣序,而是學生之社會責任。鄙人閱畢,不由感歎。

余若薇開宗明義,動人以情,她說:「我兩夫婦是70年代畢業生」、小女兒「9月入讀港大醫學院」,所以和港大感情深厚,繼而對港大近日之事端頗為惋惜。鄙人和港大無緣,況出身寒門,家族無人自港大出;自幼居於夷東之地,我又對宣揚港大意識的電影和文章不大感冒,所以對港大的感情,就不夠深厚。其實納稅人為港大付出的人力財力不少,雖有經由資本家的剝削而匯錢,但大家說港大是香港人的大學、港大的驕傲是港人的驕傲,勉強也說得過去。可是余若薇沒有這麼說,而是說她的感情出於求學之緣,所以我們對港大的感情不過爾爾,也不是犯了口舌之罪。



既然我們對港大沒什麼深情,也不搞「港島區本位主義」,聽著被錮學生的哭訴,即想同情也有一股無力感。有市井之徒說:「警察驅走學生是為了保障領導,這是所有受訪國域的禮貌。」,說穿了就是把港大和港府看為異域,而外邦人行事不講仁義,是「理當如此」。同樣道理,學生抗議不遂而被欺壓,竟得不到廣泛市民的同情,只能說其行為超出大眾之理解,身份和外邦人沒什麼兩樣。徐立之說:「香港大學不再是香港的大學,是在中國國土上一間國際大學。」他的理解也是這樣。

群眾不是無情的,但對於授受卻看得甚為重要。港大搞什麼研究,市民都不沾邊,校內學生搞什麼事,市民無法受惠;此次災變之時,失道寡助,並不是偶然的。很多大學生可以為了高薪厚職和異地愛情而遠走他鄉,自己如此薄倖,也不能怪大家薄情。某些團體搞蛇宴,即使惡名昭著,也會贏得選票;一些團體在八九火了一會,到今天大學生都不當一回事。中國人的心如此,確實有點滄涼,只是這種對恩怨的偏頗,始終會令雙眼雪亮--所以被冷落的學生不必灰心,因為他們得不到應有的同情,警方和港大也得不到多餘的認同。由盲從政府到今天的隔岸觀火,其實,也是有了進步,至少大家不會認錯朋友。

是的,這都是刻板印象,而且是片面的。但很多學院的人仍對「割裂之菁英」有所感恩,投射到大眾,便是高等學府和群眾的脫離是「理當如此」。

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保留什麼,而是了解一下大家還有什麼。例如特首選舉和大多港人無涉,沒有代表性,所以大家姑且說「香港的特首不是香港人的特首」;那麼到了特首擦鞋的時候,就不能說是「香江之恥」,如果不是「香港人的特首」,他得米了香港人不會與有榮焉,他亞太區有一天成為亞太區街了,大家何不冷淡泰然?徐立之很坦白的說「香港大學不再是香港的大學」,所以港大有幸,我們也不必往臉上貼金,港人罹禍,大家只需要以直報怨。

有些人很介意外地人怎麼想,我認為是時代不同、人心殊異,與他無法辯論。如果有遊客來到香港,對我們不再剃頭和留辮而感到十分惋惜,我們也沒必要到理髮店出賣尊嚴。真的忍受不了,就另起爐灶,開壇講學,求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;牌匾是很亮麗,但有識之士可不甘做依賴香火的廟祝。

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

手機外殼的酒池肉林

近來游走各大電腦商場,發現很多店鋪都改行賣電話用品,各種醜陋的手機外殼,掛得好像酒池肉林。這告訴我們兩件事:很多聰明絕頂的人被逼去買這些機殼、這玩意十分好賺。是的,不過是一堆膠,而且質素平平,賣幾十塊錢實在是賺到笑了(例如,我今天去大家樂發現可口可樂也有類似的產品,要二十塊錢)。這些配件,多得可以拎去燒;如果我是李純恩,我應該會講句:這是我看過最白痴、愚蠢透頂的東西!

大概現代人換機殼,就像王八換妻、觀音換兵一樣快而乾脆,昨天還很滿意的款式,明天就想另外買一個。上次和彥子看的那份雜誌,送了一款機殼貼紙,她說「這麼核突哪有人要」,可是在我看來比哪個更不堪入目的太多了。既然遲早要換,也容易換,代價太少,每次選擇就不免粗心大意。真正付出代價的是大自然,是我們的社會;不消半年,攢下來的垃圾機殼不知能填滿多少個XX大球場了。


*這些倒是滿漂亮的


最要命的是這些機殼沒有兼容性。形狀不同,大小有異,就馬上不能用了。我們都知道APPLE這間禮義廉的公司,做事不老實,在功能上玩加加減減的遊戲,偏偏這麼多聰明絕頂的人趨之若鶩,助長它的氣焰。有這麼多塑膠垃圾,都是它一手搞出來的,機種偶而換一換,更多的塑膠垃圾就會推出市面。過氣的衣服、老舊的玩具,我們尚能找出他們的新用處,找一個新的主人,但不入時的手機外殼,除了成為垃圾,就只能成為我看過最白痴、愚蠢透頂的垃圾。我不是和機殼有仇,而是對於他們不幸的出生,以及那些不負責任的父母,表達深切的不安和憤怒。

我們知道惠普(HP)吃了點苦頭,決定不搞行動PC了。這是個很好的開始,可以減少劣行,免人話柄。我認為做那些折損陰德的事,都不必等地獄或審判了,在人的有生之年,就會受不少的報應。人如果不能對人專一的話,至少也要對身邊的用品專一吧。

2011年8月18日 星期四

救中國不如救亞視

有人問:「像救中國這種事,為什麼說的人這麼多呢?」回答的人說:「因為中國無仁義,卻為利益所繫,上下交征利,所以無法改革;因為無法改革,所以救中國的人如何失敗,也無人能怪責他們。」又問:「哪些人可以救中國呢?」回答說:「中國名不正,仍能用利權來收買人心,所以難救。至於亞洲電視,名望已經衰頹,虧損也很嚴重,親近的人也想離棄它,何況是仇恨它的人呢!救亞視比救中國更困難,能救亞視的人,必定能拯救中國吧!」

當CCTVB構建了慣性收視的神話,亞視的日子就一日比一日難挨,曾經因為外購劇(還珠)、百萬富翁、僵屍等節目,贏來僅有的口碑,但管理層不懂發奮圖強,只會搞續集、搞山寨,最後只能功虧一簣。持股人的中資思維適不適合本港,暫且不論,若說亞視積弱都因為管理層的愚昧,這一點大多數人都會同意。終於,毁滅的禍劫在七月降臨,有指亞視收到內地線人的信息,曰江澤民已死,便不假思索地報道;假新聞一出,亞視即飽受各界唾棄,連中央都點名批評。連新聞部都不可信的電視台,還有什麼可以相信呢?

今天,我們可以看到,亞視只能不斷賣自己節目的廣告,短視間內不斷重覆「我係何守信」,實在令人生厭,而過去鼎力支持的旺旺、白貓等國產品都了無影踪,廣告黃金時間,白白被浪費。

已經沒廣告可播了,不過觀眾看的不是廣告,至少,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一點。談到劇集,近日亞視重點宣傳一套《香港有飯開》節目,我坦白說,內容是前所未有的貧乏。主持人總在強調有民怨,強辯飯菜表達了什麼民情,年青一輩的演員,動作十分生硬,整體觀感很差。其實表達民怨還是有市場的,例如之前的什麼街頭,什麼真相,只要談幾句仇富仇權,不少人就沐雨甘霖一樣,感謝電視台的大恩大德。不過表現負面情緒,應該以諷論等方法導引,不能露骨地誇誇其談。當工作人員到街市訪問鄉里,聽草根們大吐苦水,當事人是很開心很舒暢的,沒錯!但觀眾看不出什麼興致來。相反,你播包青天,播海瑞,播什麼微服私訪記、斬貪官,大家就看得好開心了。由此看來,亞洲電視還是會聽民意的,但卻無法反映民意;有這個心,沒這個力。一言敝之,就是,亞視空有可用之兵,已無可用之將了!

是的,該節目以有獎遊戲形式,派發250斤精米,我們聽上去是大額數目,但仔細算來,還遠不及節目的丁點制作費!亞視的覆滅,恐怕就在旦夕之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