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

報業之罪不在免費

這是對《報紙免費 社會付費》的一點感想。看倌不妨細心把這文章讀一遍;怎麼樣?情理並茂?不只如此,說理的脈胳很清晰,資訊多而且充實。可是優點在多,也掩蓋不了偷換概念此事實。

《報紙免費 社會付費》談了很多,但一句話就能點出其主旨:「免費報章會降低傳媒的報導素質。」這句話的問題不大。主旨歸主旨,當中的推論卻站不住腳:「收費報章保證了高質素報導,而免費報章會削弱收費報章的生存空間,所以免費報章會拉低傳媒的報導素質。」這什麼前提什麼邏輯呢?




作者閣下搬出了一項「負面社會意義」。他認為,免費報章多會抄襲,不會花金錢作深入探討,讓新聞報導淪為一些二手製品、慣用符號。這句話是很對的,因為我們不必看免費報章,單單看現時的收費報章就可以驗證。由於出訪者不多,總會有一手二手之別,所以互相參考是不能避免的。所以,免費報章依賴二手資料當然是問題,但不是免費報獨有,很多收費報本來就依賴二手資料了。一些國外新聞都是二手資料,難道都是低水平資訊?其實一手資訊很重要,但鑑別資料的真確性是更重要的能力;一手的訊息可能錯,二手的訊息未見得不是真。我只能說,作者閣下對免費報章的一些編採人員的態度,是不滿的,但問題是業界行家的素質,不是免費報的制度,我們總不能一竹篙打一船人。

另外作者閣下的論述,也不切合香港業界的環境。我們知道除了施老闆的早餐報,本地免費報大都有雄厚的收費報業集團支持著,像是經濟星島之類的。這類免費報和收費報的母子關係,就像報紙和雜誌的關係,一份速略而談,一份加以詳述,兩者互相補充。這些免費報的資訊絕對是空穴來風,有收費報的資訊機關所供養;如果免費報的內容荒謬,對不起,恐怕這是該報業集團的一貫作風,免費報再糟,其關連的收費報也是槍徑一致的。把免費報的根基想像得有如無根浮萍,只有一些不知道社會黑暗的少年才會信以為真。事實上,自從力場企業把香港人生養死葬一手包辦的那天起,我們沒有人會相信業界是涇渭分明的。

不過最奇妙的一點是,作者閣下質疑免費報章「靠攏廣告商、缺偵查報道」。哇!試問現在哪一份報紙是由聚寶盆養出來的呢?沒有廣告的報紙絕對是死路一條,你看看亞視年年虧損就知道了。由於這論述太荒謬、太奇妙,連作者閣下都信服不了自己,他只好補充一句「雖然傳統報紙也倚靠廣告作為主要收入,但因為讀者會付費買報,傳統報紙仍有動機擔任「人民的代理」,敢於挑戰地產商或政府,向讀者問責。」坦白說,以讀者那微薄的每人幾蚊付費,連黑白版的報紙也養不起。由於報紙的交付是需要零售商的,所以報紙商把產品定價出售,「產商>報販>消費者」這條消費鏈才緊密而穩定--不過是如此罷了。

如果問斲南,免費報的邪惡在哪裡,我勉強的說,因為社會有「言不及義」的作風,這一項收費報也無法倖免。有些專欄(不包括大神的華麗文筆),只是求輕鬆,不看白不看,看了也白看,卻佔了那麼多版面;有些故事,例如某家娶媳婦、某某離婚、青少年做地產有前途等等,可以佔頭版;如此無聊,難怪會「版面不足」、「無法有深入報導」了。這不是免費報的錯,而是現代人知能下降的問題。

我自己就不看免費報的,拈上手除了瀏覽標題,恐怕是為那一格兩格的數獨吧。我既如此,何況他人。只要對生活有一點點要求,你就不會對無聊的報章情有獨鍾,而我相信香港人還是有自尊的,很多人(尤其是年青一代)都渴求著真切的資訊。既然低俗的內容是免費報的特色,那麼收費報秉守中正,為兩者作出明確區分,「高素質報導」還是大有可為的。今天無數雅俗論述所引資訊,都會來自大報,而不是免費報,就很好的說明這個問題了。

P.S. 我還沒有看新出的情色報,風評不錯的樣子。但我覺得改名的人有一點點腦殘......這麼一個「大」字,裡面有四個「交叉」;如果是猜燈謎,謎底鐵定是「錯錯錯錯」。又是一件奇妙的事。